近日,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 欧建平、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刘欣发表文章《高校舞蹈的高光时刻——热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的舞蹈节目》点评了我校舞蹈《一布一生》作品。
2024年6月12至17日,由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北省教育厅和襄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省襄阳市举办。作为全国教育系统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实践活动,本届展演分为高校开展活动、各省集中展演、全国现场展演三个阶段,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05所高校、共计277支代表队的7400余名师生带着282个项目,踊跃参加了此次活动。4大板块包括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暨艺术作品展示、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报告会,而有幸进入3场舞蹈展演的61个作品,是经过各地严加筛选之后,经由专家组从209个作品视频中评选出来的一等奖得主。这些作品在华中农学院襄阳书院的大学生艺术中心登台亮相,充分展现了全国各地千余名高校师生的激情、体能、智慧与创造,其中的甲组作品表现出在取消了“特长生”之后,更多普通学生受到美育熏陶,进而可以崭露头角的崭新面貌,充分展现了近3年来全国高校舞蹈蓬勃发展的高光时刻。
(四)语言:指的是用哪个民族、哪个舞种的动作语汇从事创作?是否需要用哑剧来叙事等等。这类作品中,确实有令人叫绝的佳作,比如广西艺术学院韦金玲的《幸福跺跺脚》和梧州学院覃祉幸的《一布一生》,两位编导长年生活在基层,不仅对壮、瑶、侗族的风土人情、生产劳动、生活情趣等各种细节了如指掌,而且懂得如何根据甲组演员训练不足的短板,大幅度地简化动作难度,提高排练的含金量,同时调动各自的形象思维,最后用整齐划一的肢体动作,再现出各种民俗风情中的优美图案,最终达到了扬长避短,“让非专业演员表现出专业水平”的佳境。仅就笔者亲睹的现场而言,他们二人至少在成都和襄阳这两届“大艺展”中都有精彩表现,因此特别值得总结和推广。
(六)道具:有些作品不仅使用了道具,而且下了苦功练习,梧州学院的《一布一生》等等,编导在舞台的空间语言运用上,通过使用渔船与撑船竹篙、蒲扇与八仙桌、灯笼与放大后的灯笼骨架、织布机与侗族花布等各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道具,不仅为舞蹈的叙事提供了具体的内容,而且扩展了民间舞原有的中空属性,甚至创造出对高空的占有,极大地强化了作品的冲击力,并凸显出非遗传承的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