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我只是一棵草,那做好一棵草的作用也不错。”韩永彩说道。诚然,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在荒漠中也能长出最坚韧的草。这看似简单,实际上“说”与“做”达到一致却是不易。从求学之路到专职教师,韩永彩都在实干笃行,谱写属于她自己的科研之“诗”。
韩永彩,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致力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本科教学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全英)、《国际贸易实务》(全英)、《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全英)、《国际市场营销》(全英)以及国际贸易实务英文读本(双语教学)、外贸英语应用(双语教学)等。
韩永彩的科研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本地市场需求与出口竞争优势,在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方面积累了一定研究基础。累计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英文论文5篇。主持省部级项目、校级重大等各类项目8项,参与多项。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1项,分别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
初心如磐 逐梦有痕
科研之旅的繁华是由勤奋专研铺就的。在读研期间,为了呈现一篇优秀的论文,韩永彩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然而当她将写好的论文递交导师时,却没有像预想中得到导师的肯定。她心有不甘却从未轻易放弃,又开始投入新一轮的论文写作,“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很多资料都可以在手机上查,但我们当时只能天天跑到图书馆查资料,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图书馆简直就是我第二个家。”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是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生活,韩永彩却乐在其中,她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论证解决问题。一本本晦涩难懂的文献拓宽了她的科研路,凝聚成了韩永彩眼中的光亮。
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韩永彩的科研研究从从国际贸易出发,基于自己对消费品的兴趣,结合双循环与消费问题,国内需求到消费品以及消费品出口到双循环,才得以确定目前的研究方向。
研路漫漫 金石可镂
科研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也可以收获更多惊喜。
“老师最基本的就是教学,教学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工作。”来到梧州学院后,韩永彩主动挑起学科建设的担子,组建团队,完善学科建设,将平日在学术研究的时间大量投入到教书育人上。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为了合理安排时间,她每年都会买一本以年为单位的规划本,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天的行程、草稿、随笔。
韩永彩外出调研(右二为韩永彩)
身为一名教师,韩永彩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科研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发展。自在梧州学院就职以来,韩永彩共讲授过12门双语课程。其中最让她印象深刻是给2019级留学生上的课程,要在6门全英环境下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不仅要考虑留学生能不能听懂,还要求知识总成融会贯通,用最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述出知识点。为此,她在课前精心准备教案,利用启发式提问,在一环紧扣一环的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经济理论相联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课后手把手地教学生查数据读文献,学习研究软件或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课题调研。
齐心一力 续写科研之“诗”
“韩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且积极乐观的人,在课堂上,她总是充满干劲,对待每一节课都热情满满,让我们也深受感染,课堂氛围非常好。” 2022级商学院数字经济班张华宇说道。
韩永彩组建的论文小组在收集数据
“我更喜欢以一种科研的态度教学。”来到课堂,韩永彩有着自己一套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她坚守OBE理念,对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注重边做边学。除了日常教学,为了真正做到“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韩永彩还注重激发本科学生团队的科研兴趣,她会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科研项目,邀请学生组建论文小组,手把手地教学生查数据读文献,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启发学生思维。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上,她组建科研小组,在一周开一次的会议上倾心教予学生如何选题、读文献进行讨论,从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优势。近年来,韩永彩与本科学生合作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在今年有2篇已录,并在年底出刊。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韩永彩深知自己要提升的地方还有许多,但人生本就是一首待写的诗歌,不论是掷地有声亦或是不声不响,步履不停,行则将至。在韩永彩的笔下,她的科研之“诗”将继续谱写。
[文:大学生通讯社 何晓美/编辑:何千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