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文学与传媒学院成立二级党委,全面开展学院党的建设工作。教师党支部书记均由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由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近5年来,每年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超过60%,有效扩大了党员发展的存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谈心谈话等方式,严格培养考察,不断提升党员的发展质量。连续两年荣获梧州学院“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先进基层单位。
诵读经典 筑梦向未来活动
(二)增进再继续教育,促进行为培养和党性修养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学院党委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突出思政教育的“下沉”与提升效应。一是思想教育要下沉到基层,不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各类培训,师生党员通过集中学习、网络培训、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注重加强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管理。二是开发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将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建中心与青马工程班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青马工程班培训优秀的学生党员发展候选人,做到“早发现、早培育”,同时通过学生党建中心,承办众多教育培训及专题讲座等。三是强化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利用好“学习强国”、“八桂先锋”等平台。
青春献礼二十大,传愿传梦传真情活动
(三)突出学生实践,保持队伍先进性和模范性
一是丰富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建党百年,党的奋斗历史”征文竞赛、“故事党课”主题演讲比赛、“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青春献礼二十大,传梦传愿传真情”等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党员到群众中去,以党建+引领学生工作,达到“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宿舍,一个党小组影响一个班级,一个支部推动一个专业”的效果。开展了学生“党员宿舍”挂牌活动,旨在引导全体学生党员“亮身份、树旗帜、作表率”。三是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实现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励志视频等等;组织学生党员到烈士墓陵进行悼念活动确保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二、以文化自信引领学科专业建设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传学院立足学科特点,走文化自信的道路,学好文史哲,推动中国先进传统文化的转化与运用。
整理古籍
(一)加强人才引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人才引培工作效果显著。引进博士9人,目前培养在读博士4人。积极培养高端人才,王建军先后入选广西高校第一批“卓越学者”、广西高校第二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广西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院专任教师中拥有正高级职称人数、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分别由2017年的3人、7人,达到目前的6人、16人,比 2017 年翻一番。为了在学术研究上开创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学院拓宽渠道,引进5位台湾博士。
(二)建设科研平台,提高科研创新特色
学院着力打造科研平台,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基地获批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批西江文化研究人才小高地。学院教师依托各类平台出版专著6套,刊发各类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纵向项目累计104.95万元,横向项目累计29.5万元,极大提高了学院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的水平,同时也是学院学术研究转向地方、接地气的重要表现。
学院近五年来建设成果丰硕,有七项科研成果获得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学院下辖的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入选新一轮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学院的努力下,共有五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项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广西高校首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建设项目成功通过验收;学院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浦汉墓博物馆的讲话精神,利用学科优势与资料特点支撑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特藏厅和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发展,建设成为梧州学院3A景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校内一流学科培育项目。
(三)强化学科建设,加强校地共建合作
努力跻身区内一流专业建设的队伍,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列入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荣获梧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集体。
积极推进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建设,积极联系与长洲区融媒体、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融媒体中心、苍梧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单位的深度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创建创新教学平台建设打下基础。在梧州市第一中学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