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二级教授,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期培养对象,曾任广西高校人文社科培育基地—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担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委会副主任。主要承担《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课程教学,主持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与案例分析竞赛互动模式与实践研究”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多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任课教师、“四有”好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蓝皮书2部,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得蓝天立等3位自治区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被自治区政府部门采纳意见。
1990年,刚毕业没多久的王瑛来到了梧州,在初具规模的梧州学院开启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
王瑛
缘起西江,一往情深
提起西江你会想到什么,是淳淳不息的江水,还是流传百年的商贸文化?西江,汇聚了广西的大部分河流,经梧州一路向东,从珠三角入海,成为广西内河最繁忙的水运干线。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川流不息的西江承载着梧州人民对经济繁荣的深切期盼。
“我在梧州西江边长大,出于对西江热土的热爱,立志为振兴西江经济贡献才智。”王瑛在谈到为什么对西江如此关注时这样回答。
2008年,梧州召开首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梧州市政府交给学校作为论坛承办单位这一任务,学校高度重视。当时,涉足科研不深的王瑛,作为主笔人完成了《服务多区域合作,振兴西江港航经济》论坛主题报告。报告发表之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给予了王瑛教授很大的鼓舞和鞭策。更为可喜的是,因为王瑛教授对这项科研工作的认真投入,在2009年广西重大招标课题中,在当时担任学校党委书记唐善茂教授的带领下一起投标“培育西江经济带,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并促使该课题成功获得立项,从此开启了王瑛长达十多年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
坚持所爱,投身科研
《培育“西江经济带”促进广西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完成后,促进自治区出台了《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级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此后王瑛还承担多个西江经济带研究课题,研究中对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发表了论文《促进西江经济带上升国家战略的思考》。2014年7月,国家出台《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同年,王瑛中标自治区发改委的重大招标课题《“十三五”广西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再度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如何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为自治区‘双核’战略之一”,成果完成后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但是,成果卓著的背后是艰苦卓绝的磨砺,科研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王瑛在采访中透露到,在做科研项目时常常会出现课题思路构思没有灵感、拿不到一手资料等问题。“在承担重大课题任务时,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挑战,唯有对科研的情怀,对工作的责任心,让我熬过枯燥单调工作,完成艰巨任务。”面对困难王瑛总是告诉自己“要坚持”,她总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王瑛坚信挫折都是暂时的,不论前路有多么艰难,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皇天不负有心人,胜利的果实终将会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慢慢茁壮成长。
为了课题的研究,王瑛常常要去实地调研,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苏滁产业园区等地都曾留下她的足迹。日月轮回,四季变迁,在与科研为伴的岁月里,王瑛一直不畏艰辛,砥砺前行。
在北京大学交流时的王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充满激情教育,才能胜任教师岗位。”王瑛二十多岁成为了教师,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了三十多年,关于教育学生她有独特的见解。目前王瑛教授在商学院主讲《微观经济学》课程,她认为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王瑛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会注重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同时也注重结合经济案例及自己的科研体会给学生讲解经济知识,教会他们怎样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我曾经获得一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认为大学生从主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发展尤其必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将理论学习与主动实践有机结合。”王瑛结合实践经验得出以上观点。
她寄语青年教师:“要勇于承担,主动做事,甘于奉献,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端正科研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加快自己的成长。”
旭日东升,船只穿梭在金光粼粼的西江流域上。在漫漫科研道路上虚怀前行、上下求索的王瑛,与她寄予深情的这片土地,随着向前流去的江水,一同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