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教师岗位上的一朵“红”玫瑰——记我校优秀教师朱红晖
文章类型:梧院人物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2-05-30  点击次数:8543

“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求真务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训醒目地印在明理楼七楼的白墙上,那里是朱红晖每日上下班的必经之地,对于她来说,这十二个字早已深深刻在她的心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授、教师,朱红晖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践行着这十二字真言。

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学多年,朱红晖始终秉持着“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初心,在思政课教学领域默默耕耘,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高校思政课理论相结合,把实践穿插到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中,通过“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综合性教学,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能力。管理学院2019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班的甘文妮说:“朱老师会列多种与课程相关的实践题目供我们选择,让我们进行课堂汇报,也会鼓励我们参加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我们提高实践水平。”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她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抓实干,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给予他们更好的思想价值引领。“像工科专业,比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等以学习技术为主的学生,在对其思想引领上要朝着攻克核心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为国家做贡献的方向。”朱红晖认为,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责任,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性,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朱红晖会提前做调查,掌握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储备量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会给他们推荐一份书单,里面包括了高中的政治课本和一些权威的教材,让他们去阅读,去做笔记,掌握更多知识点;同时设计好的激励机制,比如适当增加平时分,让他们更加主动参与学习。”

守正创新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申硕培育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向,朱红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2年3月发布的《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大事记》,2019年以来,自治区支持8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中心。顺应人工智能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朱红晖将研究眼光放到了“人工智能+思政课教学”这个领域,“研究人工智能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既需要硬件,也需要软件,现在两者都缺。”硬件方面,VR虚拟仿真实验室,还有教室的配套设施等价格昂贵,建设周期长;软件方面,受疫情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研讨会的次数减少,无法及时获取更多经验和知识。虽然因为资金不足、建设时间长、疫情反复等原因影响了研究的进度,但朱红晖仍保持乐观的心态:“做科研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条件不足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我们老师去参观过其他学校的虚拟仿真中心,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建设经验,未来会运用到打造属于自己的思政课教学实验室中来。”

朱红晖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校的重点培育对象之一,要在学科建设、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这四个方面打“综合拳”,系统提升四个方面的质量,达到学校硕士点建设的要求,我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求真务实

朱红晖多次指导学生团队进行课题研究,聚焦社会问题,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锻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觉察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

2020年12月,在朱红晖的组织下,来自管理学院2019级市场营销本科班的包婷婷和她的三位同班舍友组建了课题研究团队,在确定研究主题时,四位女生不知该从何下手,朱红晖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做研究的经验,告诉她们乡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学生们便将目标放在了梧州市周边村落中,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择研究的课题是“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镇安村乡村建设的情况”。该课题通过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基础建设五个方面调查镇安村乡村建设情况,其中研究难度最大的是经济方面。学生们第一次获得的经济数据不够详细,不足以支撑她们后续在其他方面的研究,朱红晖对她们说道:“经济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精确的数据作为支撑。”

“网上只能查询到村里近两年的数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咨询统计局的工作人员获得近五六年的数据,再多次实地考察,对比当下的数据,根据夏郢镇的综合状况推算出镇安村乡村建设成果。”包婷婷介绍到,“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镇安村曾经和现在乡村建设的情况,判断在党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下,镇安村发生了怎样明显的改变。”该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地调查、自主研究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种政策的实施情况,同时为我国乡村建设全方位调查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

在教学任务紧张的那段时间里,朱红晖除了要完成工作,还要兼顾研究的进度,时常熬夜对学生们交上来的报告进行修改,即使在生病期间还关心报告是否完善,虽然辛苦,但她从未抱怨过。“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很好的研究能力,作为老师,我要给予她们全过程的指导,带领她们一步步往前走,探索真相。”

朱红晖来到梧州学院十八年,从学校申报本科学院,到成功升本,再到如今申硕攻坚,她见证了学校沧海桑田般的变迁。“作为学校的一名教授,我将继续身体力行,在教学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朱红晖说道。


[文:大学生通讯社 石莹莹 朱博雅/图:黄艳玲 李天良]



 

朱红晖在给学生授课


朱红晖在办公



朱红晖指导的学生小组荣获第十届“挑战杯”二等奖




版权所有©梧州学院 
桂ICP备05000941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20   桂公网安备 45040302000045号
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校内实验楼三楼
 招生就业办公室电话:(0774)5841064、5833920、583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