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四心,走好乡村振兴帮扶路——记蒙山县陈塘镇大莫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盛维
文章类型:梧院人物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2-03-17  点击次数:8056

“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发出宣告。在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进程中,一支党员梯队始终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坚定信念,敢于担当,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这就是驻村第一书记,而黄盛维就是这支梯队中的一员。

我是梧州学院教务处实践实验科科长黄盛维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我来到蒙山县陈塘大莫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汇报的开头中,黄盛维如是写道。为响应学校鼓励党员积极下乡的号召,党员年限刚满三年的黄盛维报名申请了驻村书记的名额,在学校的批准下正式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在此之前,黄盛维没有接触过驻村书记的工作,也从未去过大莫村,一方面他对能否做好这些未知的工作感到迷茫,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党员,他对于此次能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感到光荣而意义重大。怀着忐忑的心情,黄盛维在蒙山县陈塘大莫开启了他为期两年的帮扶之路。

“抬头看”,以党心建强村党组织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学会将眼光“抬头看”,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全局观念。乡村的持续振兴,更需要一个稳定且强有力的带领者,而驻村第一书记下乡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当家人。

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党史党教宣讲的生力军,发展村党员、党组织的重任在肩,义不容辞。对此,黄盛维有着清晰的认识,“我的任期只有两年,只能在任职期间力所能及地为村里谋福利,找出路,但能够切实长远解决村里问题的,只有村干,还要是年轻的村干”。他开始着手于建强村党组织的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组织村里的正式党员,开展不定期的党员大会,对村干、村民等进行党史宣传教育,一起学习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及出台的各类文件,以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今年的退伍返乡队伍中,大莫村就有一名退伍军人,我们有意将其往党员的方向培养。不光是党员要培养,村干也要培养,在村里年轻人不多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把握资源,积极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同心同德,聚志聚力,投入到乡村的发展与建设当中去。”

今年6月30日,黄盛维在他的朋友圈转发了《人民日报》公众号一篇标题为“光荣!我是9514.8万分之一”的推文,并配文称:我是党员我光荣。这是他对自己党员身份的强烈认同感以及自豪感。

“低头看”,以实心推进强村富民

驻村干部要懂得“低头看”,脚踏实地,将扎实深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务实可行的实际举措,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黄盛维进村开展工作的这半年时间,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开展入户调查,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每一户村民、掌握每一份数据,并详细地写进工作汇报中。“大莫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78户659人,其中2014、2015年退出户66户254人,2016年—2019脱贫112户405人,所有贫困户都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2020年脱贫监测户有5户17人,边缘户2户6人,都已消除风险点。2021年脱贫监测户有11户32人,本村帮扶单位有蒙山县林业局、大莫小学,帮扶联系人有48”。

为推进强村富民,黄盛维在村里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工作,其中就有防疫工作和疫苗接种工作;“三清三拆”工作;报送特色产业工作;2021年第一批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等。在“三清三拆”工作中,黄盛维起袖子,拿起扫把,融入到村民中去,一起完成村道的清扫。

谈及给村里向镇上报送特色产业这件事上,黄盛维很是头疼。“一方面,乡村特色产业既要以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又要能带领村民们致富,促进村子的发展,但找出这条路极为艰难,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带动,老一辈的思想守旧,对产业脱贫的参与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村里缺少年轻人,就缺少了动力与支撑,这使我们的工作陷入困境”。经过研究和探讨,黄盛维和村委达成共识,“统一征集村民土地,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种植六堡茶,既能增加就业岗位,又能让村民们学习种植技巧”。得出方案,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落实。村民的动员工作要积极展开,黄盛维经过走访,与群众们面对面地谈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征集到了150多亩田地。这150多亩地里有部分还种植了林木,林木的砍伐需要经过林业局的批准,于是他和村委忙前忙后地准备相关的文件,递交给林业局,只为能早日种植六堡茶,让村民们早点过上好的生活。

黄盛维实心实意地为集体利益、群众幸福而奔波,心血付出了,工作也慢慢取得了进展。目前,林地的砍伐已经得到了林业局的批准,相关工作也逐步开展。

“回头看”,以真心、耐心为民办事服务

习总书记曾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干部要常到群众家里走一走,唠一唠,才能真正做到倾听民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担着驻村扶贫任务的第一书记,在日常工作中与村民的联系密不可分,黄盛维同样认为“帮扶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黄盛维的记忆中“第一次来大莫村,从镇上到村里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道路很烂,有泥路也有砂石路,车辆行走得很艰难,群众的出行极为不便”。出于对村民出行、要想富先修路等方面的考虑,他上任不久就向镇政府提出了为村里修路的申请。修路是一方面,解决群众的困难又是另一方面。“村里有一个五口户是脱贫监测户,今年年初户主因病去世了,只剩下户主的爱人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刚刚出生,需要照顾,因此成年人无法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了解到这一情况,黄盛维为其申请了低保,但沟通得知由于户主结婚时没有办理结婚证,最小的孩子无法落户,申请无法获批,多方协调之下,最终决定让女方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办理户口,解决幼孩落户等问题,再回到常住地申请低保。除此之外,黄盛维还处处留意着镇上的公益性岗位,试图为这位母亲争取机会,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其增加收入,舒缓经济压力。

“黄盛维书记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好领导,在工作的尽心尽力,待人谦虚真诚,有耐心,在这几个月的相处之下,他已经能同群众打成一片,很多方面我也要向他学习。”莫炎东是大莫村的一名驻村队员,他这样评价黄盛维。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第一书记重任在肩,但未来的发展蓝图一定波澜壮阔。帮扶之路漫漫,黄盛维的驻村日记仍在书写,他坚信这条路的终点将是村兴盛而民生顺遂。

[文:大学生通讯社 李思伶/图:黄盛维提供]


                                       黄盛维(右一)在开展“三清三拆”工作

                                           黄盛维(右一)在种植六堡茶


版权所有©梧州学院 
桂ICP备05000941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20   桂公网安备 45040302000045号
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校内实验楼三楼
 招生就业办公室电话:(0774)5841064、5833920、583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