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100年前,嘉兴红船上的13名青年在八面临敌时毅然扛下拯救中国的重任,促成了中国共产党;100年后,早已步入新时代的中国,也有这样一批热血青年,放弃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抱着一腔赤诚的爱国热血,投笔从戎,踏上守卫祖国的军旅之路。而梧州学院的退伍大学生刘蔓玲,便有着这样一段橄榄绿色的迷彩青春。
同其他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刘蔓玲在义务教育阶段勤奋学习,通过高考成功来到梧州学院。在大学里,刘蔓玲也同其他学生一般按部就班地上课、运动、复习,但轻松的环境带给她的却是对目标的缺失,和未来的迷茫。2019年的一天,结束课程的刘蔓玲匆匆走出教学楼,但在路过一块宣传栏时,她停下脚步,瞪大眼睛——国家正在招收大学生义务兵,一直以来深埋在刘蔓玲心中的种子开始发芽。从小到大,中国军人在她眼里都是高大伟岸的形象,百年来中国军人用热血和青春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那一身戎装,也在不自觉中成为了她心中的渴望和目标。有志必行,同年,刘蔓玲成功通过一系列审核,坐上奔向祖国边疆的绿皮火车,开启了人生的军旅新篇章。
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需要接受考验,对于刘蔓玲而言,第一道坎便是与外界断开联系,进入新兵连。“在新兵连训练的三个月,使我脱胎换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我。”她说道,刚进入新兵连时,大量的体能训练让她身心俱疲,严厉的教官、艰苦的练习、不能与外界父母朋友诉苦倾诉的寂寞,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压力,就像一根根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虽轻如鸿毛,却又似千斤重。“但我从未动摇。即使再苦再累,当兵也是我选择的路,我绝对会咬牙坚持,坚定地走完它。”面对困难,刘蔓玲说道,此时从新兵连出来的刘蔓玲,从一个平日有些无精打采的人,变成了一名军姿飒爽而挺拔的新兵。
分兵下连后,刘蔓玲被分到了新疆军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姑娘,初到新疆,与南方全然不同的气候、生活习惯便是祖国边疆给她的第一个“下马威”,“一开始肯定不能很快适应,但我积极地去面对,这两年的军旅生活,我是一步一脚印得往上走,往高处走,我的每一步都记录了我的成长。”克服环境带来的困难,她在平日里刻苦训练,而在沙坑中练习擒敌技术,便是她印象最深刻的“拦路虎”。在敌方拳击面部时,士兵左小臂迅速上挡外拔,随后右拳快速出击猛击敌面,迅速上步弯腰抱敌腿,以后拉和肩顶敌腹将其摔倒以制敌,平日看上去瘦弱的姑娘,在练习擒敌动作时却能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但擒敌动作看上去帅气利落,背后少不了的是刘蔓玲和战友们练习时的辛酸,“每次从沙坑中爬起来,我的身上,头上没有一处不是沙子,在沙坑中摔打也使我一身都是伤,往往上一次练习的伤还没好便又要进行下一次训练。”但军营生活有苦便有甜,在刘蔓玲22岁这天,她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回到房间,发现战友们都聚在房间里,手捧着生日蛋糕,唱着生日歌向她走来,这一刻,让刘蔓玲十分感动,也更坚定了要和战友们一起坚持下去的目标。两年的士兵生涯转瞬即逝,她不仅在期间成为了代理副班长,更获得了“四有士兵”称号,通过不断练习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刘蔓玲得到了认可,圆满完成了她的士兵任务和目标。
今年,刘蔓玲退役复学,进入梧州学院翻译专业继续学习。她在入学后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校国旗队,用自己在部队所学的技能继续为学校贡献。她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认真规划着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天,将自己在部队那股不服输的劲用在学习上。谈及在部队的最大收获,刘蔓玲坦言:“在部队的这两年,我改掉了以前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性格,不同之前没有目标的我,我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给学生们传授知识之余,我也想给学生们讲述国防教育,培养学生们从小爱国的思想和品德。”
退伍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深厚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和勇于担当的青年之志。笔与钢枪,皆为我梦,刘蔓玲希望当代大学生能更有担当,更有使命感,和她一样投身军营,接过保卫祖国的接力棒,守护我国疆土与人民,让外人不敢再挑衅欺辱!
[文:大学生通讯社 石一辰/图:受访者提供]
刘蔓玲(右四)和战友们
刘蔓玲在沙坑练习擒敌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