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优秀教师—辅导员表彰大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冼春妮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这句话:“成绩的取得已然成为过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定砥砺前行!我要做一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学生‘引路人’。做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梧院辅导员!”
今年是冼春妮在学校的第20年,前3年是以学生的身份在校学习,后17年是以辅导员的身份管理学生。她是我校2004届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同年响应学校扩招辅导员的政策,加入梧州学院辅导员的行列。
踏上梦的征途
教师梦想的种子在冼春妮幼儿园时期就悄悄萌芽了。小时候曾在她父亲单位的集体宿舍里,她总喜欢扮演小老师,招呼着同龄的小朋友在小板凳上坐好,在前面的小黑板上领着小朋友识字念书,小时候做“小老师”自豪和欣喜,冼春妮至今还记忆犹新。2004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幸运通过层层考验成为梧州学院一名辅导员,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啦。
为人师者,有欣喜与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巨大转变,是冼春妮实现梦想的一大挑战。冼春妮向管理班级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和同事们交流,她慢慢理解了辅导员角色定位,辅导员是学生教育者与管理者的结合,在做好上级派发的管理任务之外,更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可当冼春妮投入工作时,才发现实际管理工作是难,找到与学生合适的相处方式以及启发学生的方法更难。经过不断探索,冼春妮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法:真心、真情、真爱。艺术系2006级广告班的章艺(化名)同学的故事至今冼春妮仍记忆尤深。
那年,章艺在一次意外中遭遇车祸,虽多次手术,但仍无法正常行走。身体不适,离家独立生活的不便,让章艺逐渐产生旷课、厌学情绪。冼春妮多次与章艺的父母沟通,了解章艺情况;不厌其烦到每天早上到学生宿舍里叫章艺起床上课。起初效果并不明显,章艺会以“肚子疼、头晕、不舒服”等各种理由拒绝上课,冼春妮也不着急,一边讲道理一边像姐姐一样帮他整理脏乱的桌面和衣物。直到第六天,冼春妮还是和平时一样7:30准时到达章艺宿舍门前。冼春妮突然发现章艺已经洗漱好坐在床边,手上还拿着早餐,他对冼春妮说:“辅导员吃早餐了吗?这是我给你买的。这些天谢谢你对我这么照顾,你是除了我妈之外第二个对我这么好的人。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我要认真上课!不辜负你的期望。”真情的付出终于迎来学生的改变,冼春妮欣喜不已。后来,冼春妮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每天早上都去探望章艺。
扎实梦的根基
冼春妮说:“我很享受跟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能见证学生从懵懵懂懂一步步到目标明确,看到他们取得好成绩我也很开心,看着他们学有所成奔赴全国各地的那天,是我最有成就感、最自豪的时刻”,说到这,她拿出一本纪念册,里面是学生毕业临走前亲手写下的心里话。纪念册里,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冼春妮为“最美老师”、“最暖辅导员”。看着学生对她工作的肯定,冼春妮眼含热泪,这是一名普通老师最好的礼赞!
冼春妮也说到她曾出现过职业倦怠期,2014年的她在辅导员岗位工作10年之后,面临着工作压力大、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她感到很迷茫!恰巧此时,学校选派辅导员赴广西区外高校跟班学习研修,冼春妮主动请缨并顺利通过选拔,前往南开大学跟班学习。冼春妮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南开大学、山西省繁峙县的实践基地学习工作期间,冼春妮积极地参与、用心地观察、虚心地请教,在这3个多月的学习中,冼春妮的学生管理水平、教学能力等都得到提升与成长。
走好梦的道路
冼春妮身兼多职,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唯一的辅导员、是团委书记、还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她每天早上八点到办公室,午休也是草草了事,直到晚上八九点下班才能回家休息。她既是学生的“保姆”、也是“消防员”,她的手机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因为学生每次遇到困难第一时间都是想到找辅导员,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来找我,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信任”,冼春妮说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兼团委副书记麦金华说:“平时跟冼春妮的接触较多,她工作很繁忙却很有秩序,有时还能听到她一边哼着歌儿一边有条不紊整理材料。当麦金华遇到文件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冼春妮总是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指导。冼春妮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亲切温和的处事办法,都给麦金华留下深刻的印象,麦金华说:“虽然春妮姐姐平时的工作非常多,但她总是能耐心地教我们工作学习上的方法,还有为人处世方面的道理。比起老师,我更喜欢叫她春妮姐姐,我非常感谢春妮姐姐这三年对我的细心教导”。
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冼春妮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多了,那她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冼春妮每天早出晚归,只有下班后的一个多小时能和11岁的儿子坐在一起聊聊天,有时候冼春妮加班太晚,她的儿子也会到办公室里边写作业边等她下班。“我也想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但是在学校的孩子们也需要我,我只能尽量在家庭和工作做协调,周末会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冼春妮在谈到工作与家庭之间的时间安排时是这样说的。学校的孩子们也没有让冼春妮失望,不管是线上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各式各类的征文比赛,还是线下的“三下乡”志愿活动和支教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并且拿到不错的成绩。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师生。17年来,冼春妮见证了许多同事的相遇与离别,但她从未想过离开,她说:“我的选择一直留在梧州学院,继续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继续享受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坚守是她对学校的誓约,不变是她对学生的关爱。
17年的光阴,让曾经的青春俏丽随着岁月的沉淀,成就了如今的沉稳淡然。春妮就是那落红,从梧州学院飘落,化为春泥的同时,为学校培养了更多的红花,她身上绽放的梦想的色彩,经久不衰!
[文:大学生通讯社 赵值贤]
冼春妮
冼春妮(右一)工作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