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各部门:
杨奔校长代表学校作的题为《奋勇争先 从“新”出发 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工作报告已经梧州学院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报告总结了学校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并就学校“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会后,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现将报告全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把报告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梧州学院
2021年6月9日
奋勇争先 从“新”出发
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年4月在梧州学院第三届教代会
暨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杨奔
(2021年5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我们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令人难忘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学校发展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年”和“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十三五”的良好收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事业高质量发展双胜利。
2020年,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这一年,我们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梧院战“疫”答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党委、行政坚持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制定实施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出台20多个相关管理制度、办法,落实防控责任。筑牢疫情防控网络,多渠道筹集疫情防控物资,精心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和学生错峰返校复课,切实做好假期留校留学生的疫情防控和重点人群的人文关爱、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动员广大党员、师生员工和校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在校师生员工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的目标,我校的1门网课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抗“疫”网课,我校教师的2件美术作品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推荐为防疫宣传作品。
这一年,我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持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新力、凝聚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创造鼓励干事创业的用人环境。压实“两个责任”,强化正风肃纪,开展校内巡察,积极配合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校园政治生态更加清明。
这一年,我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制定实施了《梧州学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了“特色示范课堂”和“名师示范课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抓好顶层设计,抓好教师队伍,抓好课程建设,抓好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举办了“书记有约”“校长下午茶”活动。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我校教师获评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物1人,卓越人才1人,骨干教师(思政课教师)1人,骨干教师(专职辅导员)1人。对标对表落实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配备,如期完成配备计划。
这一年,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以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为抓手,出台《中共梧州学院委员会 梧州学院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及相关系列文件,严格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制订《梧州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双万计划”,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制药工程、产品设计5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宝石琢型设计工艺学2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协同视域下面向地方光电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专项资助,以点带面,校内已立项建设12个应用型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旅游管理专业继续实施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认证。
这一年,我们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人事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梧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有效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梧州学院引进港澳台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培高层次人才23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录用硕士74人,引培二级教授2名,送培博士5人、访学1人,取得博士学位2人,培养教授4人、副教授9人。
这一年,我们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力度,学校入选第六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成为本批唯一入选的高校。2020年共获批立项纵向课题1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8项、地厅级项目59项、校级项目47项。2020年学校新增自治区社科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2043.1万元。获奖奖项、获批立项取得学校近年来最好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我校主持的广西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应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获3位自治区领导的批示肯定。我校“机器视觉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列入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项目,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形成了“理论研究-实践平台-社会服务”功能三位一体的平台建设模式。
这一年,我们的学生工作质量持续提升。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招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新生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共录取普通本专科新生5399人,比去年增加了632人。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建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投入使用。学校连续六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年内共计有120名学生应征入伍,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1人被评为“自治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荣获梧州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举办了2020届“云毕业典礼”,未能回校的毕业生及家长、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共13万多人次在线观看了毕业典礼。我校学生在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全国、全区大学生学科专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这一年,我们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学校成立了北校区和光华片区工作专班,举全校之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学校北片区8幢学生宿舍建成并交付使用,结束了3400多名学生多年在校外住宿的历史。科技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教师公租房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留学生公寓全面施工。教职工限价商品房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9月底实现主体封顶,砖墙砌筑已完成90%工程量,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证。
这一年,我们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充分发挥全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成了党委工作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的修订工作,加快各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制定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等60多个重要规章制度。
这一年,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学校荣获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称号;选送的舞蹈作品《走呦走呦》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参演作品,参加全国展演;“萌狮行动”公益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参加广西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3个;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个,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学校博物馆成功获批国家AAA旅游景区。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动,举行“我是光盘侠”光盘公益等系列活动,在师生中形成“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这一年,我们的条件保障得到加强。千方百计筹措办学资金,获政府专项债券2.4亿元,保证北校区第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获得自治区财政贴息121万元;亚行贷款2,095.4万元;争取资金800万元,开展旦冲地质灾害整治工程。狠抓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年度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达到92.15%。实施校园建筑消防整改工程,体育馆消防工程已顺利完成。为师生办的10件实事如期推进,校园公交车投入运营。
这一年,我们的安全稳定校园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强监管严执法年”专项行动,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年内发生各类案件共12件,比2019年减少49件,减少80%,没有发生重大校园治安事件、事故,实现了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五个不发生”工作目标。
这一年,我们启动了“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全面启动了我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系统总结学校“十三五”以来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谋划“十四五”发展的新篇章。
这一年,我们的对外合作交流展现新格局。深入开展与广西大学对口支援,在联合培养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进修学习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我校20名教师被聘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克服疫情困难,通过网站、官微、直播间、校友等途径及平台持续推进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工作,接待国(境)外团组3个。
这一年,我们的服务保障水平有新提升。
国有资产管理取得新成效。学校启动了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夯实了资产管理基础。全年固定资产入账共37754台(件),合计5442万元。推进了校办企业注销工作,完成了校办企业人员安置和业务移交工作。全年实施招标采购项目507个,预算资金12,006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1.038万元,节省资金968万元。
学生资助做细做实。深入推进资助育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建立适应疫(灾)情等突发事件学生资助工作的应急保障机制,全年资助学生47697人次,资助资金达3008万元。在2020年全区资助主题微视频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参赛微视频《励志人生 奋进前行》在“学习强国--人物风采[一线故事]”展播。
图书、网络信息化和审计工作有新举措。《中国知网》电子数据库改为订购全库及配置漫游一批账号,方便教职工校外访问中国知网。完成北校区配套网络建设和校园网改造两个项目的设计、立项、招标工作。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完善审计流程设计,建立健全了部分业务的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内控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这一年,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再创佳绩。学校落实投入帮扶资金达96万。学校领导赴蒙山县定点开展慰问、走访、调研工作34人次,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开展“一户一册一卡”工作50多人次。大力推进消费扶贫,购买扶贫产品91.1万元。学校获2020年梧州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6名同志获得市级以上脱贫攻坚荣誉表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这一年,我们的校友工作取得新突破。学校校友会获得自治区民政厅登记注册,玉林、贵港、北海等地方校友会相继成立。广大校友心系母校,通过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疫情防控专项捐赠资金2万多元,疫情防控物资49批,价值约50多万元。
这一年,我们还持续做好统战、工会、共青团、保密、档案、离退休、防治艾滋病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继续教育再创佳绩,举办短期培训班共56期,总收入约为1045.4万元。我校多名民主党派成员当选民主党派梧州市委新一届常委,教代会执委会制度有效落实,“梧院青年”微信公众号于2020年4月至今在广西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中均名列榜首。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我们牢记使命,不断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上了新水平。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校友工作取得突破,依法治校取得标志性成果。学校入选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和“三全育人”示范校建设单位,多次被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这五年,我们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更加明晰。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品学兼优、人文素养良好、适应社会需要、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这五年,我们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投入、教学质量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学校针对专家组提出需要改进的六个方面,已制定整改方案,列出了整改的时间节点清单,整改工作稳步推进,整改任务分解细致,责任精准落实到人,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
这五年,我们的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完成学校升本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层机构改革,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初步落实了二级学院在资源配置、经费预算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完成了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继续推动落实建设梧州大学的奋斗目标,积极争取自治区和梧州市的支持,梧州市将支持建设梧州大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好广西东大门(梧州)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中提出“支持梧州学院建设桂东南高层次应用型大学”。抓好学校制度“废改立”工作,推进依法治校,2019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
这五年,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着力推进“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教授培养工程”“博士培养计划”“教学名师工程”等“4+8”人才引培措施。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学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和能力有效提升。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实现了翻番。现有专任教师774人,其中博士106人,副高以上职称287人。“十三五”期间,引进博士52名,教授9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3%,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4.8%。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获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十百”层次培养对象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 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 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人选1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1 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 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 5 人,“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深造项目”资助人选9人,“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人选9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培养对象6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0 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首席专家1人。创建博士后流动基地1个,市级人才小高地2个,参与建设区级人才小高地1个。
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召开学校第一次人才工作大会,出台《梧州学院引进港澳台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等6个管理办法,引培成效显著,柔性引进高水平领军人物3名,引培二级教授3名,引培高层次人才团队6个。落实人才政策,推荐教师参加梧州市人才认定,有247名教师获认定为梧州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中C类人才2名,D类人才37名,E类人才93名,F类人才115名,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
这五年,我们的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学校获批第六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广西智能显微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为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梧州珠宝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梧州大数据分析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梧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项目实现新提升。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50项、市厅级项目186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7949.1万元。2018年,学校主持申报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光学显微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立项,获得自治区资助经费1300万元,实现学校在自治区重大专项零的突破。
科研成果创造新纪录。全校教职员工发表论文1457篇,其中,核心389篇,SCI42篇,EI、ISTP检索47篇,出版学术著作45部。获专利19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其中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
科研服务地方呈现新气象。学校与梧州市科技局、粤桂经济合作区、高新区等单位、部门进行多次的项目洽谈,先后与多家单位建立联合研发基地。获批梧州高新区与我校产学研项目21项,经费391万元。学校自主研发“脱贫攻坚辅助数据平台”,在自治区全力推进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学报办刊质量得到新提升。学校学报荣获2016-2017年度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和“优秀团队”称号。
这五年,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各级质量工程立项40项,获得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十三五”期间,学校立项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87项,其中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9项,教学成果获奖34项,其中自治区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协同视域下面向地方光电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这是学校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强化。成立梧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修订激发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与能力的系列制度文件。设立开放实验室创新性实验项目170项,资助经费达51万元,学校大创项目606项,资助经费达270多万元,举办校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2场,奖励资金达25万元。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和获批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
这五年,我们的学科专业建设跃上新台阶。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为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学校连续8年获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基本形成了按学科设置教学单位的总体布局,现有54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高专课程,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0个。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做精做强人文学科,做大做实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理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强化学科专业集群的建设,突出专业配置合理、相互支撑的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着力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4+9”学科专业集群与专业群体系,以适应“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五年,我们的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切实把学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五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初次平均就业率为87%,建档立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学校连续五年获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先进)单位”。
这五年,我们的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空间有较大拓展,完成了梧州学院扩建规划调整相关手续,全面推进北校区项目建设,新增校园面积316亩。目前校园总面积达1168亩,生均面积达47.19平方米/人。北校区项目一期工程的8幢学生宿舍已交付使用,彻底结束了多年来三千多名学生在校外办学、住宿的历史。完成综合实验大楼、光华地块学生宿舍、宝石文化博物馆和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东大门及校园中心广场、网球中心、体育馆改造、南门改造等大批项目。在建教师公租房、留学生公寓等一批项目。修建完成实训基地面积35165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500余万元,校内各类实验室已达135个、校内实训基地达36个。“十三五”期间,新增校舍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增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1万平方米;新增学生宿舍面积8.6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39.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达14.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达18.7万平方米。
数字化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消费“一卡通”,完成各类图书数据、电子文献等信息平台建设,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办公自动化,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和宝石文化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梧州学院博物馆成功获批为AAA景区。实施校园建筑风格、风貌与校园建筑文化发展工程,建立梧州学院形象识别系统,确定校园道路以及教学楼、综合实验大楼等主要建筑物的名称,推进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投入400万元开展校园绿化美化项目。
这五年,我们的国际化办学取得新突破。学校在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现已与东南亚、中西亚、非洲、拉美国家有关高校合作。推进全英授课专业建设,国际学生人数保持在每年200人的规模。五年来,选派113名中国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这五年,我们的校友工作迈上新台阶。设置校友工作办公室,全面加强校友工作。成立梧州学院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获得自治区民政厅批复同意,先后成立了深圳、南宁等13个地方校友会,校友工作走向合法化、规范化、常态化。
这五年,我们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持续强化,教职员工的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学校二级纪委机构,开展了校内巡察工作,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抓好科学理论武装,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抓好班子的政治建设。开展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4次,举办中层干部大型专题研讨班、培训班6次,校级大型专题党课7场,基层党务工作培训班10次,持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主题实践等形式,组织全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通过检视发现的19个问题,所列的40项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配备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12人,辅导员37人。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7人,其中领军人物1人,卓越人才1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实行党政交叉任职,落实了8名党员院长兼任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开展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党支部“强基固本”工程和党支部“创优争星”工程,精心打造“党建+”特色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各位代表们,送别收获满满的的“十三五”,我们已然信步于“十四五”令人憧憬的奋斗中。
五年发展,成之惟艰。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这离不开上级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关切,更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凝心聚力、拼搏苦干。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校友,以及关心支持梧州学院发展的各方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科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与地方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融合度不够高,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短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科研平台短缺,高水平科研项目少、科研经费总量偏小,服务地方的能力不够强;办学资金压力较大,办学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级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推进缓慢,部分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有待提升;开放办学、合作办学、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机遇期,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学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从全国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为学校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指明了方向;从全区看,广西积极对接融入大湾区,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为学校立足地方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我市看,根据梧州市“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新定位新要求,梧州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为我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提供历史性机遇,为学校积极设置面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提供了契机。北校区、紫竹校区的建设和支持学校升格办大学列入《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亦为我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升格大学提供绝佳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由于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变化、高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学校内部发展问题带来的种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期间,我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节点,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方向,抓住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秉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谋发展”办学理念,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区域及行业重大需求,全面深化内涵式发展,聚合学科特色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与动力,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干部和人才队伍结构,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扩大开放办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发展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力争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依据《梧州学院 2014~2020 年发展定位规划》,结合《中共梧州学院委员会梧州学院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梧州,面向两广,辐射东南亚,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服务面向,深入推进“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建设若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学科方向、科研基地及人才团队,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抢抓自治区和国家“双一流”建设机遇,力争建成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达到更名大学的基本条件,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为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始终坚定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突出面向产业和行业、注重实践、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校地紧密结合,与地方协同发展的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直至“通江达海”的地域特色。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进一步明确以下十个具体发展目标:
——适度合理扩大办学规模。坚持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协调发展,适度扩大本专科教育规模。着重发展本科教育,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规模稳定17000人左右,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5%以上。确保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不低于 100 人、留学生数不低于 500人、继续教育学生数不低于 5500 人。
——打造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和科研名师、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引进和培养博士不少于180人,专任教师超过 1000 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超过100人,副高职称教师超过4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 25%,生师比不高于17:1 ,硕士研究生导师以上资格的专业教师150人 。力争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 人以上。建立国外教师进修基地,新增八桂学者特聘专家、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卓越学者创新团队、自治区教学名师、广西人才小高地团队或同等层次团队不少于15人。
——实现本科教学质量新提高。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品学兼优、人文素养良好、适应社会需要、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以全面落实整改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反馈意见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力争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超2项,省级(区)以上教学成果奖超6 项。建设校企合作教育(教学)项目超30 个,建成双语品牌课程15门、校地合作开发课程50 门、应用性创新课程30 门,承担省级(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超90 项。新增国家级“新工科”或“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项。力争就业率年均超过 93%,考研录取率每年增长1%。
——推动学科平台发展新突破。以应用型学科为导向,围绕梧州市6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协调发展。新增自治区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新增自治区一流学科1个。力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品牌效应的学科群2个。建成一定数量在区内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学科,进一步推动若干学科率先达到广西高校一流水平,获得若干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重大标杆性成果。
——力争一流专业建设新发展。坚持专业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深化专业集群建设,实现专业布局明显优化。本科专业数不不超过45个,力争建成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超过10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数超过10个,打造2-3个地方标志性特色专业。推动全部本科专业参加专业评估,师范专业通过二级认证,通过工程专业认证的本科专业2-3个。
——推进科研服务上新台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 50 项,年师均科研经费不低于4万元。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零的突破,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不低于20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0篇以上,其中,高水平国外期刊论文或著作不少于 50 篇。建设服务地方的研究平台2个,校地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5个,开发地方特色的科研服务项目不少于200 项,横向项目经费年均不低于1500 万元。获发明专利授权不少于 30 项,实现成果转化年均不低于50万元,解决企业重大科技攻关或制定技术规范不少于 10 项。
——开创完善办学条件新局面。创自治区智慧校园、文明校园,力争把学校建成国家级森林校园、全国文明校园。确保北校区项目、留学生公寓项目、梧州市教师公租房项目建成交付使用。扩大办学空间,继续推进紫竹校区建设进度。完成老校区修缮改造。强化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力争新增校舍面积10.4万平方米,新增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5万平方米,新增学生宿舍面积2.0万平方米,实现校舍总面积达49.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达21.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达20.7万平方米。加大电子文献建设力度,纸质藏书达到 156万册。
——营造对外办学合作新态势。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着力提升学校国际化核心竞争力。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教材建设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若干个。逐步加大师生出国交流力度,力争专任教师中外籍教师和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6%,境外学习、实习、交流学生人数达到300人,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00人。
——力促办学经费上新高度。开源节流,力争学校收入总量年均增长4.34 %,收入总量达到 22.4亿元,其中,事业收入总量5.7亿元,年均增长4.44%,科研收入总量2,514.7万元,年均增长25%。到“十四五”末,实现年收入总量 4.78亿元。努力实现学校可支出总量 26亿元,年均增长5%。大力支持继续教育办学,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鼓励二级单位合法、合理创收。
——增进民生福祉达新水平。确保教职员工充分享受学校发展和改革的红利,加大绩效工资总量投入,实现绩效工资总量年均增长10%。建成高层次人才办公室。改善人才居住环境,努力新建人才住房项目。千方百计,全力推进并确保教职工限价商品房项目早日建成并交付使用。
以上十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学校党委行政“十四五”期间战略意图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凝聚了梧院人的集体智慧和美好期盼。我们站在“十四五”这个特殊的节点上,更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迅速行动起来,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书写不愧伟大时代、不愧教育使命、不愧师生希望的绚丽新篇!
三、2021年学校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是十分特别且重要的一年。
2021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学校作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工作,继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开放办学,巩固拓展学校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师生获得感,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强化理论武装。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扎实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
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线,组织开展“七个一””系列主题教育,即开展一幕话剧,一首歌外,还有一堂红色梧州忠诚谱情景党课、一本梧州红色故事汇通俗读本、一场党史知识竞赛、一次红歌大合唱、一次征文比赛,作好“红色”文章, 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力。大力宣传解读党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和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示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广泛宣传教育战线先进典型。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中层干部、科级干部换届调整为契机,做好年轻干部储备工作,扩大中层干部和科级工作的交流面,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完善干部的培训、考核、奖惩、激励、容错机制。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工程和“党建+”引领工程,不断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配齐配强各二级党组织的专职组织员。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围绕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对有关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阵地的管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强化“两个责任”落实。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中央巡视广西反馈涉及高校问题和自治区党委巡视学校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整改,抓好巡视整改的“后半篇文章”。继续开展校内巡察,完成本届党委巡察全覆盖目标任务。坚持挺纪在前,强化日常监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正“四风”,重点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政治生态。
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切实加强群团建设,推动工会、共青团、科协、社科联工作上新水平,更好服务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学校新发展。进一步完善离退休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的作用。
(二)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继续开展优质课程“一月一课”活动,推动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深化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开展全区大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点围绕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大行动,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返家乡”“扬帆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
深化教学改革。统筹协调多方资源,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回访专家进校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专业认证和评估为抓手,推动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继续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遵照专业新国标和师范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参照OBE理念,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参加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参加工程专业认证的相关工作。组织软件工程和商务英语专业参加专业评估,推进校内专业评估,促进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引导各专业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做大做强“金专”,淘汰“水专”,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申报工作。深入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加强美育体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美育课程体系,加强学校专业运动队建设,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创业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建梧院双创品牌,协同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打造众创空间科创平台。建设梧州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有效整合梧州高新区、学校、企业创新资源,推进互联网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谋划我校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学校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国内合作办学,全面深化广西大学与我校对口帮扶。积极争取广西大学梧州研究院在我校建设,推进梧州教育百年党史展览馆建设。积极推进我校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办学,加快学校“东融”。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引培力度,重点引进学校紧缺专业所需人才和能够支撑硕士授权单位相关的学科建设的人才。继续实施博士培养工程和教授培养工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程、创新创业导师培养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以国家、自治区、梧州市有关重大人才项目为牵引,实现人才培养和引进一体化推进,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进一步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完成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交账任务。制定实施学校师资队伍“十四五”规划。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师德失范行为监督查处,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继续开展师德师风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运行机制,做好第37个教师节荣誉表彰工作。
(四)着力学科科研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培养、引进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逐渐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合作培育研究生,推动学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争取年内国家开启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时,学校基本达到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基本条件。
增强科研服务地方能力。围绕更好服务国家和广西开放发展战略,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广西和梧州东融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进一步抓好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项目、重大横向项目申报的策划与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我校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高新区、临港口经济区等梧州市重点园区和各市、县、城区企业单位的科研合作,努力实现省部级以上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和成果申报、科研经费总量的新突破。
拓展继续教育。进一步办好学历教育,扩大非学历教育办学规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提升学生工作质量,服务学生发展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标配足配强辅导员,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持续提升招生就业工作质量。围绕就业在广西、在梧州、在家乡目标,重点打造多维立体、分层分类的线上线下校园人才市场,开展“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分类招生制度,探索大类招生可行性。继续高质量完成征兵入伍工作。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制定2021—2025年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开展校歌(第二版)征集活动,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梧院特色的大学文化,努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美育劳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围绕学风建设、资助育人、国防教育以及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大学生美育实践中心和国防教育展厅建设工作。
(六)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积极推进梧州大学筹建工作。力争梧州学院更名大学“入编”。积极争取梧州市、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学校更名工作的支持,力争自治区政府将我校更名为梧州大学纳入自治区高等学校“十四五”设置规划。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
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推进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高校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成学校章程的修改,加快各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完善二级党组织和二级学院议事决策工作机制。完成组建学校各领域专门咨询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学校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治校述职、考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
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开展新一轮的岗位设置和聘任。继续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二级学院权责。进一步落实二级学院在资源配置、经费预算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明确二级学院在人、财、物的权限。加强项目库建设,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加快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进度。有序推进后勤管理服务改革,提高学院后勤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完成学校资产清查工作和学校所属企业改制工作,提高学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学校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做好校园安保服务外包交接的平稳过渡。
加强校友会、基金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友会建设,完善校友会管理规章制度,加快实现区内地方校友会全覆盖,区外重点地区校友会筹建、国外留学生校友会和二级学院校友分会筹建新突破。完善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制度,推出一批校友捐赠项目。成立梧州学院理事会,联系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热心人士参与支持学校的规划和发展。
(七) 加强“三风”建设,弘扬优良校风
抓实作风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纪律不严、履职不力、作风不实、规矩意识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能,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教风建设。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教风建设,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培育敬业、爱生、守正、创新的良好教风。
推进学风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与教育引导,持续培育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努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筹备设立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开展学情分析和调研,深化校院两级协同联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学业促进工作。开展“一心向学•十佳卓越班级”创建活动,开展学术与学业诚信教育。积极做好“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性科创赛事的备赛参赛工作。
(八)强化办学保障,增强建设大学的条件支撑力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从领导、人员、资金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继续全力推进北校区项目一期工程收尾项目和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北校区学生食堂年内交付使用,建成留学生公寓,如期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改善人才居住环境。继续推进教职工限价房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交付使用。
保障办学经费投入。继续争取教育厅、财政厅的支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切实改善师生教学生活条件。全力做好北校区项目、留学生公寓等重点工程的融资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杂费等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鼓励支持校属单位、部门面向社会筹措教学科研经费,确保学校教学事业高质量运行。
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校园、校内慕课系统,简化调停课办理手续,推进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全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举办全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
构建文明和谐安全校园。继续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推行学校服务窗口办事公开、服务承诺制度,进一步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水平。完善校园绿化整体规划,打造校园绿化新景点,推进美丽校园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继续开展为师生办实事,增强师生获得感,年内落实为师生员工办10件实事。强化安全教育效果,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及时防范化解各类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完成110视频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校园聚集性疫情应急预案,构建统筹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应对“疫后综合征”。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继续推进其他有关工作。完成学校图书馆内部升级改造工程,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巩固对口帮扶成果。提高档案、保密工作信息化水平。抓好审计工作,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落实专项审计整改。继续推进全校资产清查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校办企业注销工作,盘活学校资产。
今年,是学校升本15周年,举办高等教育36年,办学116年,学校将以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为契机,激发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遥望前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砥砺前行、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为梧州学院更出彩的“十四五”发展掀开崭新一页,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