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做人的工作”做好
——我校2013-2016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之文法学院哲学专业教研室
文法学院哲学教研室现有188名青年学生、9名教师,师生教学相长,砥砺前行4年,从无到有,渐渐在学校各专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获得了梧州学院“2013-2016度先进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获得学校党委表彰,教研室主任张朝松代表先进集体在大会上作经验发言。现摘要如下,供学习借鉴。
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
“做人的工作”是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理论指导,又以对人的深刻认识、理解为前提。老师们认为,我们青年学生正处于“准成人”的年龄阶段,他们最需要老师们来引导“思想成长”,提高理性自觉水平,以逐步形成坚定的人生信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面向中学中职学生,广泛开展“与人生对话”主题活动,引导他们从小确立人生奋斗的远大志向,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面向大学生,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活动,引导他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与信仰对话”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高于中小学政治课,因为多了“思想”和“理论”,即要着力培养理性清明意识(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我们认为,理性认识起于:“自知无知(谦)”贯通于:“认识你自己-自知者明-明明德”,途径在于:“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哲学核心任务是以概念方式进行理性说理,我们的《党章》中很多“哲学概念”,如“觉悟”
“自觉”等等;哲学善于理性总结和逻辑建构,如邓小平在三个不同时间段、不同场合各说过一句话:“跟着走-从不走回头路-家庭是个好东西”,对之进行逻辑整合,其育人意义显明;哲学各有其用,中西马特点:想不通,学中哲,想不明,学西哲,想不干,学马哲。在深刻理解基础上,努力做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老师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带头学、带头干,做给青年学生看
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哲学学习结合起来,老师们日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看到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文章,即推荐给青年学生阅读思考,吴军的《理想国》读书会,赵立研的传统经典引读会,李建平的读书小组,张文俊的伦理学导读,潘家孟同学生“泡”在一起,被称为“猛哥”,梁家荣成功进入青年学生各个Q群、微信群,王国华同青年学生一道晨读,刘寒刚同青年学生谈创业、搞创业,我们的李静老师被亲切称为“大姐姐”。
老师—青年学生形成了“学习集体”
老师同青年学生在一起,把“心”交给青年学生。我们青年学生朴实、勤奋,潜力大,师生一道学习,共同发展。周总理说:“老了,总不免有些回忆。但是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多为后代着想,多向青年学习”。同时,老师之间互相学习,9名老师中有5名非党员老师,他们在理解认识上站得高,能抓住根本、看得长远,值得党员老师虚心学习。
我们认识到:成绩是学校齐心合力的结果,没有理由骄傲自满,哲学专业建设还任重道远。正如大文学家苏轼所说:“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但我们相信师生共同努力,难事就会变得不难,正如《管子》所说:“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来源:哲学教研室][文:张朝松]
|